一 、岗位信息服务
1.24365校园招聘服务。教育部会同社会招聘服务机构推出 “24365校园招聘服务 ” , 举办各类区域性、 行业性、 联盟性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可用学信网账号登录 “ 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 或微信搜索关注 “ 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 公众号并绑定学信网账号,获取求职意向登记、岗位一键搜索、职位精准推荐、在线求职应聘等一站式服务。
2.共享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与社会招聘服务机构、 各地各高校就业信息网建立就业岗位信息共享机制,每年汇集发布超过千万条的就业岗位信息。高校毕业生可登陆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搜索岗位并在线投递简历。
3.各地各高校网上招聘服务。各地各高校不定期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各地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及其网站,获取信息服务。
二、就业指导服务
4.就业指导课程服务。教育部推出 “ 互联网 +就业指导 ” 公益直播课, 通过新华网、 央视频、 学习强国、 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平台, 围绕就业形势与政策、 职业生涯教育、 求职择业指导、 行业发展趋势等主题,帮助毕业生答疑解惑。毕业生可通过 “ 大学生就业资讯 ”公众号获取课程直播信息,通过全国大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平台回看课程。
5.职业能力测评服务。“学职平台 ” 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测评等服务。在校大学生可通过登陆平台,开展兴趣 /性格、态度 /评价、能力 /素养、生涯 /决策四个方面的测评,探索自我兴趣、价值观,深入了解自我个性,发掘能力优劣势,提升生涯规划意识。
6.就业能力提升服务。教育部推出 “ 宏志助航计划 ”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网络平台,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类网络课程,帮助大学生拓展职业视野、了解行业发展和岗位要求、 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符合条件的在校生还可在高校报名参加线下 “ 宏志助航计划 ” 培训。
7.个性化指导服务。各地各高校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指导活动,提升毕业生求职就业能力。毕业生可以在各地各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获取指导服务,也可通过 “ 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公众号访问“ 我的辅导员 ” 与辅导员关联,获取辅导员帮助指导。
三、签约及去向登记服务
8.网签服务。教育部推出 “ 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根据高校的要求,选择在线签约。毕业生可使用系统完成线上签约 /解约、线下签约 /解约等,具体操作方式可咨询本校就业部门。
9.登记服务。毕业生通过登记系统 “ 毕业去向填报 ” 模块,选择毕业去向类型,按照具体要求填写去向信息,上传证明材料,经学校(院系)审核通过后,完成去向登记。
10.档案转递。暂未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档案转递至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按规定在本校保留两年。普通高校出国(境)留学人员可将档案转至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保管
四、查询核验服务
11.查询确认服务。教育部提供毕业生就业去向登记确认服务。每年 6月 -9月,应届毕业生可以登录登记系统在 “ 去向登记确认 ” 中查看本人毕业去向,并进行确认。如信息不准确,可更新去向信息后再确认。去向登记确认后可进入 “ 核验授权 ” 模块设置核验编号有效期。
12.核验服务。高校毕业生可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和验证高校毕业生学历、学位信息。高校毕业生本人授权同意后 ,户籍和档案接收管理部门可通过 “ 登记系统 ”查询核验毕业生离校时相应去向登记信息。